纳微科技:国产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企业

2023-08-11

138&f=PNG.png

    深耕纳米微球十五载铸就国产微球龙头企业纳微科技 2007 年成立 于苏州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陆续进入平板 显示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领域


公司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个阶段2007-2015 年技术积累产品品类逐渐丰富与多家科 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科项目支持

2016-2020 年产品大规模生产及供应苏州总部生产基地及常熟纳微基地陆续投入 使用推出更具竞争力产品

2021 年至今科创板上市投资建设浙江 平湖生产基地收购赛谱仪器及 RILAS 公司拓展仪器及海外业务公司 发展迈入新台阶

公司以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为载体进入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 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提供药物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药物检 测及科学研究用色谱柱及仪器设备平板显示用间隔物微球以及体外诊断 用磁珠等产品

基于丰富的工艺生产经验公司也向客户提供药物分离纯 化技术服务包括纯化工艺开发杂质分离高纯标准品及合同外包以 及填料与色谱柱的定制开发等

高管阵容豪华产业背景丰富董事长江必旺博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 学宾汉姆顿分校曾在著名的特殊材料公司罗门哈斯任职高级科学家目前负责统筹公司研发方向并制定公司整体战略

以上市为契机公司加 大优秀人才招募力度陆续引进牟一萍刘劲松刘晓东博士等一大批具 有丰富跨国企业管理和研发经验人才逐步搭建起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为 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创新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生物医药为基本盘大分子业务蓬勃发展

经营趋势向好生物医药业务保持高增速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 入由 5714 万元增长至 4.46 亿元CAGR 达 67.2%净利润由 1215 万元增 长至 1.87 亿元CAGR 达 98.2%利润增速高于同期营收增速公司盈利 能力持续增强

从营收结构看生物医药类产品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7 年 65.46%提高至 2021 年的 87.43%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79.7%处于高速增长 状态

具体品类看离子交换亲和及疏水等大分子层析介质产品收入占 比呈上升趋势硅胶及聚合物色谱填料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公司主要营收 来源之一

费用率降低盈利能力持续向好微球产品壁垒较高公司维持 80% 左右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生物医药板块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而平板显 示毛利率有所降低

作为创新型企业公司持续加 大研发投入力度2017-2021 年研发费用从 1466 万元增长至 6610 万元CAGR 达 45.7%

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14%以上的较高水平推进了多个新 产品开发和已有产品更新迭代项目


纳米微球微球小世界应用大舞台


高性能微球材料被科学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 35 项卡脖 子技术之一微球是直径在纳米和微米尺度范围内的球型粒子直径相 当于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

纳米微球具有体积小但比表面积高的特点1 克 微球材料比表面积相当于 1 个足球场的面积因此具有较强的光磁性能作为载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平板显示体外诊断等领域是 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材料

微球制备壁垒高纳微独创一步种子法制备绕开海外技术封锁

微球的精准制备和应用技术门槛高需要材料高分子生物技术电子 等多学科交叉微球粒径形态孔道结构基质材料构成以及表面功能化 处理均对微球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产业化生产壁垒则更高

传统微球多通 过悬浮聚合制备但这种方法制得的微球成高斯分布粒径分布宽需要 采用筛分工艺才能获得粒径均匀的微球而筛分技术属于各公司机密长 期受海外企业技术封锁

纳微绕过筛分法要求发明边溶胀边聚合的 一步种子法不仅能够获得粒径均一的微球并且大大缩短生产流程生产周期由 6 个月缩短至 6 天突破海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实现高性能微 球的国产规模化生产

按基质划分色谱填料可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聚合物填料而有机聚 合物包括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

无机填料基质以硅胶为主主要用于 化药植物药胰岛素多肽等中小分子药物的分离纯化硅胶同样是分 析检测用色谱柱的主要填充材料

天然聚合物填料主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 提取也叫软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广泛用于生物大 分子的分离纯化

合成聚合物填料基质主要包括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和耐酸碱性适用范围广逐渐成为增长 最快的色谱填料

从分离模式看主要包括亲和离子交换疏水及体积 排阻根据招股书披露数据2018 年全球亲和离子交换疏水和体积排 阻四种分离模式色谱填料销售额分别为 10.17 亿美元5.78 亿美元1.62 亿 美元和 1.53 亿美元占比 52%29%8%和 8%

预计国内色谱填料市场规模超 50 亿元并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公司 招股书援引 MarketsandMarkets 数据2018 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 19.78 亿美元并预计将以 7.16%的复合增速增长至 2024 年的 29.93 亿美元

我们根据生物药市场规模及填料成本占比测算色谱填料市场规模沙利文 数据显示 2021 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约为 3412 亿美元假设生物药毛利 率为 80-85%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为 35-40%

药明生物为例 其原材料成本中填料成本占比在 15-20%之间则我们测算 2021 年全球色 谱填料市场规模约为 27-55 亿美元同期国内色谱填料市场规模为 37-74 亿 元

全球色谱填料市场由欧美日企业占据国产企业市占率仍低海外企 业起步早形成了较强的渠道和品牌壁垒市占率较高根据公司披露目 前国内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比超过 90%其中来自于 Cytiva 的产品占比尤高

从全球看大分子填料领域以 CytivaTosoh 和 Bio-Rad 等企业为主合计 市场份额达到 50%MeckDanaher 和 Agilent 等头部生命科学企业也具有 一定竞争力

在中小分子领域日本企业如 Osada SodaFuji 及瑞典 Kromasil 则拥有绝对市场份额根据纳微公告其在中国色谱填料市场市占率仅为8%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液晶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平板显示用微球主要被日本企业垄 断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1 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 2.55 亿片其中中 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 1.58 亿片占比 62%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液晶面板 产业规模超千亿美元但关键材料间隔物微球和导电金球仍然依赖日本进 口以间隔物微球为例全球间隔物硅球主要由日本企业 Ubo Nitto 生产

间隔物塑胶球主要被日本 Sekisui 和 Hayakawa 垄断用于 ACF 的导电金 球被日本 Soken 和 Sekisui 垄断中国每年从日本进口导电胶膜金额超百亿 人民币

纳微科技突破微球制备底层技术多领域齐发展以高性能纳米微球为核心拓展多个应用领域

十五年专注于纳米微球自主掌握微球精准制备表面功能化处理等 核心底层技术

在创始人江必旺博士的带领下公司从底层技术做起陆 续在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Protein A 亲和层析介质导电金球和磁性微球 等多个高端微球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是全球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 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

经过十几年发展公司自主掌握 了多个核心技术纳米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精确控制技术可用于 制备 5 纳米到 1000 微米内任意粒径大小的单分散微球

纳米微球孔径 大小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精确调控技术3纳米到800纳米内任意调控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纳米微球表面改性和功能化关键技术精准调控键 合官能团的种类和密度

高机械强度纳米微球生产技术具有无机硅胶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微球生产能力纳米微球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 具有大规模生产经验和能力批次间一致性高

基于自主掌握的高性能纳米微球制备技术公司陆续进入了平板显示生物医药体外诊断和分析检测等多个高成长细分领域 平板显示

公司主要为光电制造企业提供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黑 球等光电应用微球材料2008 年就实现高性能间隔物微球的精准制备

机械强度和均一性是衡量平板显示微球性能的重要参数纳微间隔物 微球的粒径变异系数小于 3.5%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纯度成 功替代日本企业供货多家国产平板元器件生产商

体外诊断微球在 IVD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是核酸提取化学 发光侧向免疫层析乳胶增强免疫比浊二代测序标准微球均 相化学发光等过程中的关键材料与反应载体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IVD 试剂市场规模达到 678 亿元粗略估 计上游原材料占整体市场 10%其中微球占比 15%则 2020 年国内体 外诊断用微球市场空间超过 10 亿元

目前国内 IVD 微球主要由 MerckGE Healthcare赛默飞和日本 JSR 等进口厂商提供我们预计在 IVD 整体市场扩容及进口替代趋势下国产 IVD 微球生产企业将有望获得 更多市场份额

纳微基于单分散微球精准制备技术打造了有机合成微球染色表 面修饰和应用开发四大技术平台可以提供磁微粒化学发光乳胶免疫比 浊免疫荧光核酸提取过程中所需的磁珠乳胶微球和荧光微球以及 仪器校准标准微球等产品

2021 年受益于新冠检测核酸提取用磁性氧化硅 微球放量IVD 微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80 万元同比增长 353%同时 化学发光用磁珠荧光微球等产品逐步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小规模应用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供应

重视海外布局IPO 募投项目提升海外运营能力凭借技术和性价比 优势纳微打破过往中国单向进口高性能纳米微球产品的局面将产品销 售至欧美韩国和印度等市场

2019 年起公司陆续在印度和美国设立子公 司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我们关注到公司重视海外业务的发展IPO 募投 项目之一便是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

公司拟使用 3500 万元募投资金在 美国成立研发子公司建成后该子公司将拥有两个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和一 个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将显著增强公司在北美的经营能力同时还将投入 1500 万元进一步扩充印度子公司的应用技术开发和营销平台

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

聚焦生物医药主业营收占比超过 87%纳微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主业不仅提供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和分析检测用色谱柱产品还可以为客户定 制开发药物研发生产中的分离纯化技术服务

生物医药业务营收从 2017 年 3710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 3.9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79.7%生物医药 占比也持续上升2021 年达到 87.4%

相比于国内竞争对手纳微可以同 时提供硅胶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软胶等基质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产品满 足抗生素胰岛素多肽蛋白抗体疫苗等各种药物分离纯化需求

产品性能逐步提高有望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提升市场份额我们 以公司抗体分离纯化核心产品 Protein A 亲和层析介质为例

纳微整合软硬 胶领域技术优势创新性推出了核壳型的 Unimab EXE 层析介质大大提 高抗体生产效率双抗载量达到 40mg/ml同时机械性能强耐高压有 效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从载量耐碱性等关键指标看纳 微亲和介质性能基本达到 Cytiva 上一代产品 MabSelect SuRe 水平但较新 一代产品 MabSelect PrismA 仍有一定差距

但综合考虑价格国产亲和层 析介质价格仅为进口 50%左右和服务优势我们认为纳微在国内仍有较 大取代进口产品提升国产化率的空间

成功进入多家国内外企业供应链大客户数量显著增多随着色谱填 料/层析介质及色谱柱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成功供货多家国内外医药 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色谱柱生产企业和 CRO 公司


收购赛谱仪器构建生物制药纯化整体方案


2022 年 4 月收购赛谱仪器 44%股权赛谱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赛谱 仪器主要从事实验室蛋白纯化系统开发和销售业务

已推出 SCG 系列SCG-P 系列和 SDL 系列等用于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产品和 Relianx 系列用于 小分子分离纯化的产品是实验室用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公司自有产品线有较大协同作用

对标国际巨头 Cytiva本次收购使得公司产品线进一步丰富有利于 增强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品牌效应提升客户粘性

目前国内实验室用 蛋白纯化仪器主要由进口企业垄断国产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2021 年赛谱实现营收 8468 万元同比增长 106%净利润 2071 万元同比增长 196%呈高速增长趋势

公司收购后制定股权激励目标为 2022-2024 年赛谱自有产 品营收年均复合增速不低于 20%同时毛利率不低于 2021 年水平53.9%有望进一步增厚母公司业绩

除赛谱仪器外公司通过收购整合及合作设立子公司的方式进入多个 潜力细分赛道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生态圈

2018 年与 刘晓东博士合作成立纳谱分析从事色谱柱及色谱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

2021 年 5 月与赵光耀博士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 同成立纳微生命科技从事纳米磁珠荧光微球等 IVD 微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

2021 年底整合苏州美极医疗科技李国荣博士技术团队和研 发成果开展连续层析设备和核酸合成仪等产品的研发

2022 年上半年 先后收购英菲尼RILAS 和赛谱仪器三家公司与英菲尼合作开发新型核 酸提取磁珠等纳米检测产品收购 RILAS 快速拓展公司在美国的分离纯化 服务业务提升公司产品北美渗透率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