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秉恒(1945.02.05- )。机械工程专家。安徽省亳州市人。196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增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与电子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发了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一系列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发明了农业节水滴灌器抗堵结构及其一体化开发方法。先后主持“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等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誉。荣获蒋氏科技成就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梦从小就在卢秉恒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他的航天路从工人开始,完成了到院士的“破壁”。大学毕业后的卢秉恒被分配到一间工厂做车床工人,这一干就是五年,博士毕业后,卢秉恒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国外交流学习,在国外开拓了眼界,他开始转向3D 打印方向的研究。
卢秉恒研究的3D打印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开发,创新了产品的结构设计,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随着生产技术的突破,3D打印将继续在航空航天、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力量。 ■
卢秉恒在国内倡导开拓了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
开发出了快速成型机等机、光、电一体化设备和专用材料,形成了一套国内领先的产品快速开发系统及产业化生产,在汽车开发、农业节水、家电、飞机、军工、医疗、科研等领域获得了大量推广应用;
在国内微纳制造方面,首倡纳米压印研究;在个性化匹配人工骨及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并进入临床实验;
作为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蒋氏基金会科技成就奖;发表论文3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