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的集聚效应
先进制造网:现在园区发展方面都特别重视集聚效应,那么天津高新区“中国信创谷”的集聚效应,是怎么体现的呢?
赵林杉: 我们刚才提到,天津的信创产业的优势在基础底座的层面,比如说银行系统的网络构建也好,百度做无人驾驶也好,以及任何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需要用到计算的芯片,用计算芯片你要么买美国的,要么用中国自己设计的。在我们天津,不管是X86架构还是ARM架构,都有这个配套,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做信息集成的供应商就会选择来天津做架构,而且很多的应用生态都需要系统服务器,也就会需要更多服务商来提供升级服务。再比如联想,它在全国都有布局,但它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保税片区,做了一个300万产能的整机生产线,为什么它选择到这里呢? 因为它所使用的芯片、操作系统等,都需要在天津信创企业来供应,而在使用当中也需要有一个适配过程,是要经常性的沟通的,为了便于设备的调试、产线的调整,就只有选择就近的产能。不管是成本也好,人力也好,服务也好,哪里生产的性价比更合适,产线就会落在哪里。但如果离得很远的话,这种沟通的成本和生产效率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这就是集聚效应的体现。
发展背后的支撑力量
先进制造网:当前天津高新区的信创产业生态企业形成的规模优势,除了产业的聚集效益和基础能力,高新区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还有一些具体的举措吗?
赵林杉: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其实各地区都有各自很好的方法,但是在企业层面,最切实的扶助,实际上就是一个资金的问题。但是作为政府,我们是不能直接给企业投资的。我们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是给钱,而是给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还有是给予企业应用场景。
怎么说呢?比如说降成本这块,企业有招聘的需求,我们人社局就会给他开专场的招聘会,因为天津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我们通过统招信创领域的各种工程师帮助迭代企业产品。另外在人员的留用上,我们把周边的配套给它做好,比如我们为入驻企业在周边配建了2000套保障性的住房,可以拎包入住,进入企业的这些大学生,就不容易跳槽离开。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给企业钱,但是这也是需要真金白银去投入的。这些以低价给企业用的住房,我们也是需要去补填我们的平台公司的,实际上就是在给企业资金上的支持。还有呢,就是在立项上给予一些支持,立项国家给支持资金后,我们也会给配套资金;
关于给场景这块,像我们政府现在办公用的电脑,全部是飞腾的芯片,麒麟的系统,其他配件很多也是园区这边的企业生产的。不论是什么品牌的电脑,你如果用的是园区内产的,那么,我们政府是首先采购的,这里面有两个作用,一是先帮它打通市场,二是政府要做个示范,我们用好了,别人才敢用,只要你对你的产品有信心,我们政府可以做首先吃螃蟹的人。当然这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很重要,而对于发展到中期的企业,它们需要迭代,更看重的是人才,那么我们除了解决留住人才的多种保障外,我们还建立了信创产教联合体——就是把产业界的企业技术需求和我们的大专院校的科研项目嫁接起来,建立相应的人才联盟,创建实训中心,让企业的需求更好地传导到了大学,让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好地去适应企业。 这不也是降低成本吗——降低了企业入职的这个培训成本。当然这些成本都是比较隐性的,但对于政府来说,也都是需要资金投入的。
有关于明天
先进制造网:听您的介绍,感觉到的都是鼓舞人心的事情。那我们最后谈一些困难和问题吧——咱们天津的信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现在最大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赵林杉:就信创产业发展本身的困难,我觉得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其实都差不了太多,那就是场景应用方面的不充分。怎么说呢?比如像鸿蒙系统,虽然它的界面很丰富,功能很完善,但也只有华为的手机在用,其他的品牌还都是用安卓系统,芯片也一样,只有华为用它自研的麒麟,其他品牌用的还都是高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不买华为,那肯定就又回到使用美国的这种软件加硬件的移动通讯模式下。但是这种应用场景的推广,是需要整个社会体系的联合运作的,只有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壮大,我们基于国产的信创产业链上的创新产品,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尽管目前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的国产信创产品已经普遍,但是对整个信创产业的大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
不过,话说回来,路是走出来的,从产业发展整体趋势上看,我们相信,明天——一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