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公斤氢气可以让轿车跑100到130公里;氢气的能量密度是汽油3倍多;而氢燃料电池+电机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60%-80%,不亚于汽油的最高效率。
氢,由此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燃料,而在交通领域,氢能,正在成为交通动力大力发展的能量来源。
北京,作为国内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已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实现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大布局。
京北,以昌平“能源谷”为核心,正在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京南,依托大兴、房山和经开区,也正在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的示范区,其中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和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打造的产业生态圈,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新态势。为探索氢能产业的发展脉络和当前现状,先进制造网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园,对话园区产业服务部总监谢韬,以一揭面纱。
先进制造网: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功能,已经成为北京市氢能应用产业的一张名片,可否介绍下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由来?
谢韬:现在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区域,原属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由于原产业是一般性制造业,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且厂房老旧,极易产生安全风险。大兴区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疏解整治促和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将土地收回后实施拆违腾退、转型升级。经过综合研究,为深入落实国家能源革命战略,立足大兴区“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确定了该区域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于2020年9月北京服贸会期间,挂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先进制造网:我们了解到,大兴氢能产业示范区是按照近、远期结合的方式开展建设,占地约20公顷,建筑规模约36万平方米,可否谈谈大兴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区当前核心区域的运营状况?
谢韬:大兴氢能产业示范区由南、北两区构成,近期为核心区。远期以两公里半径辐射周边区域,进行氢能产业与城市配套融合规划。
先谈谈近区,也就是北区,北区占地约6公顷,建筑规模约5.4万平方米,为起步区,主要功能是为从事氢能相关研究的高精尖企业提供测试、厂房、办公空间等。
北部区2020年启动建设,借助大兴区优质营商环境,各部门协同发力,历时一年时间建成。包含加氢站和京津冀首个氢能交流中心以及国际孵化器,并匹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保障政策。
当前加氢站建有8台加氢机、16把加氢枪,日加氢量可承载600辆氢能车来此加氢。园区入驻企业的涉氢测试及相关实验均可在此完成,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支撑产品摸底、研发、迭代。
园区一号楼就是示范区的氢能交流中心,它既是氢能供应链-制取、储存、运输和加注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功能展示区,也是示范区国际对话的重要窗口,同时是园区企业宣传展示、招商推广、会务交流的重要场所,更是氢能产业信息互动的重要平台。
核心区建设打造国际氢能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发展的必备条件。核心区也提供氢能公共测试平台,由中国汽研和科威尔公司联合运营,为京津冀地区氢能企业提供专业、快速、便捷、高效的测试服务。
核心区在运营的四年时间里,实现了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与清华工研院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国际氢生态年会等大型会议,促进了大兴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现已吸引众多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具有核心技术及产业价值的高成长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用的全产业链条。
先进制造网:由此看来,远期规划和建设更为宏大,请谈谈远期建设的当前情况?
谢韬:我们称远期的区域为南区,南区占地面积约14公顷,建筑规模约30.6万平方米。目前一期、二期已交付运营,地上建筑规模约4.7万平方米,已经新建了科研办公楼、生产厂房、测试车间等。
目前我们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招商总体思路是补齐氢能产业链条,筛选有上市潜力、有纳税能力的氢能相关企业。我们计划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集成等有核心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生产企业、机构;吸引一批有高成长能力的氢气制备和储运、检验检测、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的企业;引导一批可参与氢能领域相关标准制定的优势企业聚集。总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引领氢能产业发展,目前我们已储备20余家企业。
先进制造网: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带动效应强,是全球主要国家能源转型方向和战略产业制高点,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是为抢占这一创新高地,那么相比于北京市南北二区域的若干氢能发展的重点园区,大兴氢能示范区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谢韬:首先,大兴区有“三区一门户”功能和地理定位,“三区一门户”是指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和首都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大兴区区位优势显著,坐拥新机场,毗邻副中心,连通雄安新区,地理和交通条件优越,已经形成京津冀“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
其次,大兴氢能国际示范区定位高端,立足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依托北京清华工研院的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站网络、科技园区、应用场景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实训基地、产业生态链、专项政策等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目标远景为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氢能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区。
再次,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园区已经形成产业链的初步生态循环:目前示范区北区围绕制、储、运、加和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已吸引近 200 余家企业注册、50 余家优质氢企签约入园,包括“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稳力科技、海得利兹、东方电气及国富氢能等,入驻率达到 100%,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示范区南区于2023 年4 月初步交付,目前已有近20 家氢企入园;同时,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也已经在园区进驻,作为京津冀地区首个标准化检测机构,该机构可对氢能动力系统的能效、排放、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帮助各类氢能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检测服务和技术支持。
先进制造网:最后请谈谈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园区的远景和未来。
谢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作为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支点,将继续发挥北京市创新节点作用,面向全球引入储、运、加氢等氢能创新企业,积极与房山区、昌平区以及津冀等地区产业联动和创新协同,建设成为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重要节点。
我们已经建成日加氢量3.6吨的加氢站,谋划并开放一批以加氢站为核心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我们将继续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当期已与28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展开合作。
总之,未来大兴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世界级的氢能应用“样板间”,目标是打造“标杆氢区、绿色氢区、全球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