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分析

2025-02-16

一、东北地区

(1)生态环境问题: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

(2)主要原因

1,黑土被开垦后,容易使黑土层流失;

2,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3,林地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3)整治措施

1,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加强土壤的培肥;

2,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加强保护;

3,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建设自然保护区。

二、黄淮海平原

(1)生态环境问题:旱涝、风沙、盐碱

(2)主要原因

1,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2,地势平坦,有大面积的低洼地;

3,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等。

(3)整治措施

1,旱涝治理: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发展节水技术;

2,低洼地治理:采用“鱼塘-台田”模式发展立体农业;

3,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三、南方低山丘陵

(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2)主要原因

坡地开垦,乱砍滥伐

(3)整治措施

1,发展立体农业;

2,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四、西北地区

(1)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2)主要原因

1,干旱多大风的气候;

2,丰富的沙源;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3)整治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

2,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构筑防护林体系。

五、黄土高原

(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2)主要原因

1,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

(3)整治措施

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方法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思路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原因:疏密状况等

2,人为原因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

注:分析原因时并不需要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与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的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3,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自然原因: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地形);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气候);植被稀疏、覆盖率低(植被);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土壤)。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农业结构);露天采矿等。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分析思路

1,根据成因确定

即: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中下游:退耕还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水土流失、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荒漠化等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化区等的防治措施。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