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报道文稿
专题
企业产品
留言板
先进制造网,聚焦技术升级
精英
微软CEO韦青:机器理解的不是概念,而是概率分布
时代的巨变有个好处,不管你多么先进,多么落后,在这个时代又拉平了。在这一轮的技术潮流下,我们如何重新获得定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思考。1. 冲着ChatGPT创新,等于拎包入住而没有自己的地基古人有一句话叫“圣人畏因,凡人畏果。” 有了理念、信仰、追求,才能产生结果,如果我们只抓着结果,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拿ChatGPT来举例子。当我们看到这个技术结果的时候,要相信它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
百度CTO:开源开放平台,让开发者不用从第一行算法代码写起
人工智能现在是算力、算法、数据的综合作用,这和早些年主要是研究算法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而每个行业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有应用场景要突破,需要技术跟场景...
微软CTO:我们应该问自己,有没有对技术的信仰?
ChatGPT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将替代人类工作?我们人类又该如何与之共存?微软中国CTO韦青在本文利用工程师的底层视角,为大家揭开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探寻ChatGPT为何全球爆火。
蚂蚁CTO何征宇:AI是下一代的扫码支付
由ChatGPT掀起的AI大模型热潮仍在涌动。随着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整个行业从“卷技术”走向“卷应用”,如何推动AI规模化落地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在蚂蚁技术日活动交流中,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向表示,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是AI规模化落地的三大挑战。2015年5月27日,因光纤被挖断,部分支付宝用户两个小时无法登录账户,这次事件也成为蚂蚁历史上一次重大技术事故天被,这一天被称作为蚂蚁技术日...
氢能科学家谈氢能:如何把舵交通动力的终极方向?
目前氢能产业化仍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快速充装的基础设施欠缺;另一个是长距离运输的短板没有补上。”虽然目前政策力度很大,但在规划层面仍不清晰。以广东为例,下游氢能企业众多,但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等建设不完善,氢气产能发展也因此受限。
曾少军:民营新能源企业家,怎样应对行业“内卷”?
编者按:近年来,新能源领域与中国的其他传统产业一样,出现了激烈的行业内卷问题,一半以上的生产制造企业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亏本赚吆喝”,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针对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风能等成熟新能源产业“内卷”现象,先进制造网以传媒的特有敏锐触觉,持续关注包含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中国各行业“内卷”的现象问题。 12月4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隆基绿能科技股份公司、泰州...
中关村科金CTO李智伟:我们还处于+AI的时代
中关村科金今年升级了“得助智能”全系产品,重磅推出了“多模数据增强的新一代智能交互产品体系”。在应用中,电销大模型、公安反诈大模型、医保大模型、企业知识大模型等多款领域大模型应用开始为企业及政府机构赋能。
联想CTO芮勇:大模型的下一步是智能体
大模型能力令人惊艳,但局限性有待改进大模型的出现可以说是AI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纪元,在过去的16个月里,由大模型引领的人工智能技术,参数从百亿到迁移,再到万亿;
人工智能方向:中科院助理研究员崔少伟
崔少伟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机器人视触觉感知与操作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多篇论文,担任多个专委会委员,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中科院院长奖等。
罗凌飞:器官再生修复生命科学专家
罗凌飞基本信息:职称:教授职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罗凌飞 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2019-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六、七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2020...
欧阳明高: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
欧阳明高,1958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天门,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通电动化期刊eTransportation 创刊主编、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IHFCA首任理事长。1984年10月至1988年12月,大连铁道学院教师。1988年12月至1993年10月,丹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系学习 [6],获博士学位(期间于1989.1-1...
欧阳明高: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问题和技术突破
一些老问题,每年都会问,可能也是看我的态度有没有新变化。首先要说的就是,我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总体看法是乐观的,不是悲观的,尤其是从整个氢能看更是如此。燃料电池是氢能的一个部分,但它是先导部分,是引领部分,或者说核心部分。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这两年有重大突破,我们以前总是觉得燃料电池发展太慢了,跟动力电池没法比,现在燃料电池也到了一个技术突破的节点。上面讲电动汽车产业化到了一个爆发节点,电池技术突破...
潘建伟院士:量子科学有三方面的使命和蓝图
4月14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人们将打开量子世界的钥匙——普朗克常数,经过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定为了“世界量子日”的日期。继昨天墨子沙龙发表的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撰写的量子物理前沿科普文章《真实的虚拟:量子想象的前沿》后,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潘建伟院士撰写了这篇文章,从亲历者的角度,介绍量子信息学及其发展趋势。01第二次量子革命上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是人...
生命科学专家白凡:将物理学思维应用于生物医学前沿的重要发现
白凡1981 年 4 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2003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8 年于英国牛津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第一医院研究员。白凡实验室使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方法研究临床复杂疾病致病机制,首次发现组织形态学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已积累大量的体细胞突变和克隆扩增,创新生物信息学方法,重构癌症转移转移高精度时空图谱....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奎:探求耐药病原菌研究“新岛”
朱奎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墨卡托学者(Mercator Fellow,2021)、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目前任 Antibiotics 、 Microbial Cell 、 Engineering 等国内外期刊编委或客座主编。主要围绕公共卫生领域耐药病原菌控制的核心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发现抗菌新靶点,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高宿主导向的抗菌药物疗效,保障人类健...
生命科学专家庄诗美:发现糖代谢促进肝癌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庄诗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长期从事肿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系统阐述了非编码 RNA 与蛋白质的互作网络及生物学功能,揭示了调控肝癌生长转移的新机制,发现肝癌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的新策略。作为通讯作者在 Lancet Oncol、J Hepatol、Hepatology、Cancer Res、Nucleic Acid Res、Adv Sci 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论...
生命科学院院长宋保亮:发现新的胆固醇代谢调控基因
宋保亮宋保亮,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生物所,获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14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生物所,任研究组长、研究员。2014-至今,在武汉大学生命科...
生物制造专家杜亚楠:为细胞搭建适合生长的“家”
杜亚楠教授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体外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辅助建立仿生生理/病理模型...
生物专家 孙剑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
孙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委会委员、精细化工专委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医药生物用膜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过程研究, 在 Chem. Soc. Rev., Coord. Chem. Rev.,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Eng. ...
液压传动控制专家杨世祥:创新60载的“大工匠”
杨世祥2021年11月27日,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数字液压”的发明人,83岁的杨世祥教授荣获了“第五届创新人物——创新大工匠” 称号。杨世祥教授,1991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对数字液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80年代初的钢铁年会上发表了首篇关于数字液压的研究论文,后经《液压与气动》于1983年缩减公开发表。1989年第一代数字液压缸即应用于国防重点项目上,后续...
轨道专家丁烈云: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的识别、预警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生,湖北洪湖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获武汉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大学校长,现...
智能制造专家谭建荣:聚焦“大国重器”创新设计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省委常委、校委会主委,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谭院士不仅是自身专业领域的卓越研究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团队带头人、“掌舵者”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好比一艘航船,谭建荣院士扮演着团队里不可或缺的“掌舵者”角色,他带领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破除复杂装备结构性能全链路整机正向设计、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
纳米材料专家杜祖亮:面向新一代显示技术“核心”
杜祖亮中原学者,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牵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开展应用于未来光电信息与能源等领域的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他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在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器件(QLED)研究领域,破解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
王家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曾任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
机械工程专家卢秉恒:航天路从工人完成了到院士的“破壁”
卢秉恒(1945.02.05- )。机械工程专家。安徽省亳州市人。196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增...
机械制造专家熊有伦:勇闯科研“无人区”50余年
熊有伦 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知名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精密测量、数字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他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57年来,他长期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助力推动中国制造由自动化、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由基础走向高端。...
先进装备严建文:从教书匠到大国装备制造领军者
严建文: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等各类高精专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其研制的液压机、机械压力机是“生产设备的设备”,被称作“工业母机”。从纵横神州的高铁,到翱翔苍穹的“天宫”再到深潜大海的“蛟龙”……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都有合肥合锻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的有力保障,合肥合锻智能制造的成就,离不开一位默默奋斗的企业家——严建文。...
大数据专家康睿:为地方政府独创了数字文旅解决方案
康睿大数据专家。钱粮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大数据建模领域世界级科学家。国家级专家人才、北京市专家人才、中关村专家人才;2014年度中国十大创业青年新闻人物、2018-2019中国数字经济领军人物,2022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三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创新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EM教授、北京工商大学产业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客座...
自动控制专家林德福:在高精度制导方面取得了系列化创新成果
林德福自动控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所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现任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委员会委员,某智能推进应用专业组副组长,某无人系统技术专业组成员,指挥控制学会空中多智能体系统控制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无人智群领域前沿基础理论和精确制...
人工智能专家程渤:将跨国公司的电信网络大型设备挡在国门之外
程渤,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高级会员。2019年,凭借“面向异构网络环境的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得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服务与智能等。近年来以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身份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
量子物理学家吴令安: 年过七十的量子光学先行人
吴令安量子物理学家。1981-87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读博,其博士论文的实验已编入教科书,1987发表的文章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庆祝2015国际光年光学重大突破的论文集。回国后开始量子光学的研究,1995在国内首次实验演示量子密钥分发,2005国际上首次实现真热光鬼成像。2017首次实现的超低剂量X光鬼成像获得2018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类奖并授权美国国际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20项;发...
电子信息技术专家陈宁: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领先的目标圆梦
【人物隽语】中国高科技发展相对欧美等发达地区要经历“跟随、同行、超越”三个阶段。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例,我们经历很长的“跟随”期,“山寨”就是这个时期典型产品形态;通过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合作与引进,目前我们已经逐步进入“同行”期;但要进入“超越”期还有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制法规,通过培养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来激发创新。而在这个漫长的“同行”期,发...
祝宁华:64岁院士扎根雄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初见祝宁华,穿戴整齐的他,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专业中透露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作为一名成果卓著的科研工作者,2019年,祝宁华放弃北京科研院所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投身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建设事业。他以正派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建设工作,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院长祝宁华。中...
院士彭寿:让中国超薄玻璃“领跑”世界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走向轻薄化、智能化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正因应用了超薄显示玻璃,人们才得以畅享炫酷体验。 曾经,高品质浮法玻璃、高透光伏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多种玻璃新材料,长期被国外封锁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带领团队坚持研发攻关,冲破封锁、打破垄断,从而实现...
材料合成与加工新技术专家傅正义
傅正义,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丨 在材料合成与加工新技术领域获得了若干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第二类基本燃烧合成模式、“固-固反应瞬间点火模型”、陶瓷快速致密化机理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10篇...
生物分离、酶分离工程应汉杰
应汉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丨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丨 曾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外经贸部优秀技术奖和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杨为民:上 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杨为民, 上 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丨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催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丨 研究方向为:催化剂工程及催化反应工程,石油化工及C1化工。2...
邓龙江: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邓龙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丨 长期从事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丨 组建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牵头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坚:国家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长
徐坚专家简介:2000年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年当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材,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仿生材料)2000-200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科研/财务/院地合作等),1998-2005年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2013年纤维改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05年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兼高性能碳纤...
周廉: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科学家
周廉专家简介:曾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材联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冶金、化工与材料学部主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国际低温工程材料委员会和世界钛会执委会委员等职1988年-2000年中国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2002年-2004年任中国钛业协会首任会长、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情况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79年,教育部派往法国国家科...